剛剛看完一部日本電影,叫做After Life,怎麼翻譯才好呢?生後、死後、來生,都不對。

 

很妙的一部電影,在一間像教室似的古樸辦公室裡,忙碌的辦公室人員被告知本週的個案量又增加了..接著來到一間教室,坐滿了各種年齡層的人,學校鐘聲響了,他們被分配到不同教室去見幾位專員,專員開始說話:

 

「如同妳也許已經瞭解的,妳已經昨天去世...我非常抱歉....」

 

原來,死者,不論生前行善作惡,皆來到此處,他們被允許擁有一週的時間,選擇一段人生最有意義的回憶,工作人員將會幫他們重現那段回憶,在一週的最後一天,他們將進入漆黑的電影院,看完屬於自己的回憶,然後忘記其他的一切,帶著跟這段回憶相繫的美好感覺,進入另一段旅程(電影中沒有交代會去哪裡,只是當燈光一開,所有人都消失了)

 

有的人猶豫不決:受一般的教育、做一般的工作、經歷一段一般的婚姻、跟一般人一樣的退休,老人原先想要選擇新婚的那段生活,最後卻選擇了四十年後終於跟妻子去看場電影的那個下午。

 

有的人臨時反悔:馬上決定要選迪斯奈樂園的少女,最後選擇了回到五歲時,坐在媽媽膝上,枕在媽媽肩上,聞著媽媽身上的氣味,那時的安全舒適。(媽媽是孩子的神啊窩耶,聽不懂的人去看沈默之丘:Silent Hill)

 

有的人與眾不同:活到七八十歲的弱智婦人,卻僅有到九歲的記憶,喜歡花朵的她最後選擇了櫻花飛舞的季節。

 

有的人拒絕選擇:拒絕選擇的人,留下來成為工作人員,直到他們可以選擇。

 

在服務這些亡者時,這些無法為自己做選擇的工作人員,也不斷地自我對話,彼此交集。最後的高潮便是一位工作人員經過五十年後終於做了選擇,飄然而去。

 

兩個浮上我心頭的概念包括:其一,如同其他人會有的自問,我也在想,那麼我會選擇哪個片段呢?其二,如果我繼續當心理諮商人員,會不會也就像這些工作人員一樣呢?想得比一般人多,對人生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困惑跟思索,透過跟個案的交集而不斷地重新建構著自我,但同時又擁有不說出自己這個秘密的特權....其實是最困惑的人呢。

 

妳會選擇哪段回憶呢?想這件事情時,浮上心頭的有哪些,哪些妳選擇放棄?哪些使妳有所猶豫?對我自己而言,這些使我想念卻又有所猶豫、不盡完美的回憶,反而更為有趣哩。最後,我竟想像其中一個年輕人一樣問:我不能選擇一場夢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