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整個被理解「因果關係」的困惑所纏繞著....

 

不,我不是要講我的前世今生,而是這學期上的研究方法的課,都是在講如何建構跟驗證因果關係,老師都是寫課本的大師。

 

一堂叫做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翻成中文叫做「架構等式模式」?很難翻,主要意思就是,在有理論的基礎下,研究者自行推敲建構中一套因果關係的模式,再用統計方法驗證這套模式與事實符合的程度。

 

另一堂「諮商研究法」的老師也是是「因果關係」的信徒,對於實驗性的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auasi-experimental design)有執著的信仰,他對於不夠嚴謹的研究方法以及馬虎的研究結果總是吹鬍子瞪眼,上課時談到一些沒有被研究的現象,常常會感慨地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解答出這個問題,就交給你們了,你們是我們的希望。」看到學生抓狂聽不懂那些複雜的研究設計,有堂課竟然帶了一顆按鈕,每當他講完一段他就會按一下,然後按鈕就會用很「罐頭」的聲音說:「好簡單喔!」(That's so easy)。雖然老師年紀很大又中過風,但是教學認真,一點準時上課,四點才下課,中間只休息五分鐘,比一般老師多上了二十五分鐘的課,下課時經常學生還沒有回到教室,他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他會說「讓我們開始吧,生命很短暫啊。」下面青春無敵的研究生(學校心理學組的學生感覺都只有二十出頭)傻氣地笑成一團,而老師卻一臉嚴肅。

 

總之,這學期被因果關係纏繞著,對於一向主觀又衝動的我,這真是相當好的人格訓練。最近我開始想,也許我應該要朝成為研究法學者的目標邁進,因為在美國見多了很多標榜自己是反種族主義者的有名學者,卻是言行不一(最常見到的是菁英主義思維的民主黨,比共和黨還要自我欺騙),而真正方法學的大師,清楚地從數據裡看到社會的不公義,卻往往才是真正地正氣凜然呢。

 

真沒想到,在台灣被教導著成為質性研究者的我,竟然會在美國成為量化研究的信仰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