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描述退休後的父親,有個類似的元素,就是會煮飯或做東西給孩子吃。然而,孩子的反應,卻往往沒有那麼熱絡。除了昨天我所介紹的櫻花飛舞外,大家也許更熟悉李安的飲食男女,還有一部大家比較不熟悉的電影「千年敬祈」,都有這樣的場景。

 

在櫻花飛舞中,來到東京的德國父親,費力地為孩子做早餐,急著上班的孩子總是無法掩飾自己的不耐。然而影片中唯一一次孩子真正在父親面前真情流露,卻也是在父親親手做了過世的母親常做的菜捲。但孩子才開始訴說自己多想念母親,父親卻唐突地回應說:「不過這裡又沒有蒼蠅可以給她打。」結果孩子當場傻住....相對於試圖與孩子連結而費盡心思準備,包括在語言不通的市場買菜,包括拼命回想妻子的食譜,父親最後仍然把場子搞僵了。

 

飲食男女裡,飾演父親的郎雄則是為了一場家庭晚餐而像國宴似地大費周章地料理。我認識的老外提到那場景都瞠目結舌,我還得向他們解釋其實那場景我也看得目瞪口呆。

 

至於千年敬祈(A Thousand of Good Prayers,也有翻譯成千年善禱),則是一部大家不熟悉的小品電影。描述一位中國父親飄洋過海到美國來探望剛離婚的女兒,每天晚上,父親都煮飯給女兒吃,雖是家常小菜但也是營養豐盛,面對從小就疏遠的父親的關懷,女兒總是只吃一兩口就吃不下去了,尤其父親不擅言詞,對於她的離婚前因後果完全不瞭解,勸來勸去每每講出來的話都語帶成見。父親聽到女兒跟他人講話總是有說有笑,始終不理解為何女兒不願意對他傾訴,他唯一能爭取的機會就是每天做飯每天等門,但女兒卻越吃越少。他唯一的傾吐對象是住在附近的一位伊朗老太太(原著是波蘭),兩人雖然語言不通但在公園同一張長椅坐著時便互相對話。這部份跟櫻花飛舞中老人與日本女孩尤的關係有點類似,在異鄉跟自己的親生孩子同住,但是真正親密的對象卻往往是語言隔閡血脈不相連的陌生人。老父需要的其實只是有人可以坐在那裡聽他訴說。

千年1.jpg

 

即使找不到話聊,父親對女兒深切的不捨卻都在以下的這段電話裡的獨白中(也許只有在電話中才能說出來吧):「依蘭,妳知道嗎?妳媽懷妳的時候,我們坐火車從北京到甘肅基地去,當我們路過陝西的時候,火車停在一個小站上,火車停在依蘭站的時候,站台上有一個小女孩,在窗外賣茶蛋,大約七八歲的樣子,手指頭都是凍瘡,又紅又腫,像小紅蘿蔔一樣,我當時一下子很想把她留下來疼愛她,這就是為什麼我給妳起了這個名字,一路上還有很多別的小鎮都有很好聽的名字,我想我會有好幾個孩子,就用這些小鎮的名字,來記住我去基地的這場旅行,可是最後我只有妳這個孩子....三杯雞快好了,妳等下去參加聚會前要不要先.....」

 

不論過去或現在,父親對於孩子的愛,想到的都是具體的溫飽的問題,就想到不要孩子挨餓受凍,然而心理的距離卻是難以拉近。

 

有時想想社會文化對父親們也是很殘忍的,他們被教導年輕時要努力工作養家,但是父親年老時,孩子可以餵飽自己以後,跟父親之間要重新建立連結卻不是容易的事情。就算父親再怎樣努力,就算能做出跟母親一模一樣的料理,但記憶的創造還是得要重新來過,畢竟母親的料理連結的不只是食物的滋味,還有童年的回憶啊!

 

林爸爸也過去在一家高級陽傘公司當主管,但身為家族企業裡唯一的外姓主管,工作十分辛苦但報酬卻不成比例。有時候,他會提到他在東京出差時的一段回憶,那時大姊剛出生,在寒冷的冬夜裡,他站在商店櫥窗外,看著裡面美麗的童衣,心裡想:「什麼時候我才能為孩子買這樣一件衣服?」

 

至於提到過去辛苦工作的經驗,他總是淡淡地說:「一天不做一天家裡四個小孩就沒有東西吃,不然要怎麼辦?總想著夢想可以等退休後實現,可是退休了,才發現自己怎麼突然變這麼老了....」現在,林爸爸也變成切水果跟煮咖啡的高手,有時候我一邊吃他就一邊切芭樂,我說為什磨你一直切個不停,坐下來聊聊天嘛,他說因為我要吃所以他得切,可是我是因為他在切所以我就吃,結果變成永遠永遠也吃不完的水果永遠沒有聊到的天....關於吃食這件事情,父子之間這樣雞同鴨講看來是實是再自然也不過了。

 

不過林爸也不用太難過,雖然小時候沒有吃到你煮的大菜,但至少你也沒有參與我們童年被鞭打的回憶,呵呵。 

 

備註: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有趣的部分,父親想要買給女兒一個紀念品,最後他買了一隻熊的印地安石刻小雕像,在印地安文化裡,這種動物小雕像代表著各種不同的療癒意涵。熊是一種按照四季作息的動物,象徵勤奮、力量及深情。我對這種小動物雕像很熟悉,以前差一點就跑去賣這種印地安小雕像,非常美麗的東西。(天堂鳥老師要不要借我一張照片用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